欢迎光临水表信息网!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城市水资源“联姻”PPP 仍需平衡政府与社会资本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8-01  浏览次数:665
     在PPP热潮之下,水务行业如何迎接历史机遇?城市水资源“联姻”PPP,怎样才能携手共进?看看业内人士怎么讲。
城市水资源“联姻”PPP 仍需平衡政府与社会资本  
  “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是指政府与社会资本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而形成的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自去年相关部委联合出台《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指导意见》后,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PPP热潮。  
  据了解,全国各地目前已发布超过8000个PPP项目,水资源项目是其中热点之一。在PPP热潮之下,水务行业如何迎接历史机遇?城市水资源“联姻”PPP,怎样才能携手共进?  
  7月10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中国城市水资源领域新常态”论坛在贵阳举行。此次环保论坛由国际行动理事会主办,来自国内外的政府官员、专家和作为联合筹办方之一的广东粤海水务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水务企业负责人约150人,参加了研讨。  
  “引入PPP模式能达到多方共赢的目标。社会资本进入,将使项目机制更加灵活,效率大大提高。”论坛的联合筹办方之一——广东粤海水务董事长徐叶琴在主旨演讲中表示。  
  据了解,截至5月31日,全国共发布PPP项目8644个,总投资需求约10.4万亿元。然而,截至4月,纳入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的项目落地率仅有21.7%,出现落地难的现象。  
  徐叶琴建议,为了推动PPP模式的健康发展,政府部门应建立专业PPP机构,厘清项目边界。  
  徐叶琴认为,水资源PPP项目将出现三大趋势。一是“业务一体化”,未来合作模式将由水业务单一模式向行政区域一体化、乃至流域一体化合作模式发展;二是“监管精细化”,PPP模式下社会资本要求合理回报,将倒逼政府从过去的粗放式管理模式转变为精细化监管模式;三是“退出多样化”,未来PPP项目的退出将从目前的股权转让或合同期满退出,发展为多渠道的退出途径,如PPP股权交易平台、PPP基础资产证券化等。  
  据了解,此次论坛,来自全球的水务行业专家也给出了一些独到见解。瑞士水务公司拥有300多名工程师,在全球20多个国家开展了1万多个项目,其首席执行官磊托.舒尔泰斯在演讲中,介绍了该公司在中国施行的两项PPP水务项目。他直言中国是最适合采用PPP模式的国家,政府重视的同时,资本市场也正在加速进入。他举例,位于贵阳的白云污水处理厂,2008年设厂动工,当年即通过中国和瑞士双方完成了融资,目前由私营企业运营,运作非常有效率。美国快速集团创始人艾伦韦伯更强调“监管”。  
  他认为,PPP项目中低价竞争不可取,要重视工程质量,决策制定者首先要到实地去看一看,在项目刚开始的阶段就坚持定期评估和监管,同时应用技术时应考虑到技术其实是一把“双刃剑”。  
  法国阿可斯科普水生态公司经理勒纳乌德本诺伊特强调,水资源PPP项目中,“生态”因素很重要,必须尽早明确其生态环境维度,虽然这会使成本增加,但这种早期投资会在后期带来良好的回报,为市民提供更优质、长远的服务。  
  不少与会嘉宾将水资源PPP项目称为“联姻”关系,既指代水资源项目与PPP模式的结合,也意指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合作。  
  对于如何维持好这种“联姻”关系,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龙隆认为,水资源PPP中最重要的是最后一个“P”,即Partnership(合作)。水是特殊产品,不可能完全通过市场进行资源配置,政府必须提供基础的保障,从经营管理上说水务往往是自然垄断,因为单个城市不可能有几套水务管网,同时难以产生超额利润。引入PPP模式后,则需要考虑资本收益和合作的稳定,这些特殊性决定了这种“联姻”必须处理好政府和社会资本之间合约的稳定性。    广东粤海水务副总经理李文锋认为,PPP模式存在的问题,相关法律出台之后可能会解决。而政府在其中起主导作用,首先要完善PPP合作机制,不能要求PPP项目沿用老的国企、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否则无法激活企业活力。  
  还有专家认为,对政府而言,引入具有水务资金、管理、技术的专业水务投资运营公司,能提高水务运行的供给和效率,政府适当参股可参与项目的管理和决策。对社会资本而言,地方政府入股,可以增加其投资信心,便于协调处理地方关系,投资方式也灵活。  
  针对目前PPP签约率只有两三成的情况,与会专家指出,出现这种尴尬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低价中标、政府“甩包袱”及信用问题等。专家建议,政府要意识到技术的重要性,在招标规则中细化要求,体现创新精神。专家同时呼吁中央对地方政府信用进行监控、兜底,尽快建立健全信用机制。  
  据悉,此次论坛最终形成了《中国水务PPP模式实践创新案例手册》(下简称《创新案例手册》)和《PPP模式相关方水资源多方合作倡议书》(下简称《合作倡议书》)两大成果。  
  其中,《创新案例手册》收录总结了江苏徐州骆马湖项目等3个典型的中国水务PPP模式,为以后的PPP模式提供创新性借鉴与指导。  
  成果发布人员介绍,2014年,财政部公布的全国首批30个PPP项目中,徐州骆马湖项目是水资源领域规模最大的项目之一,项目预估总投资24亿元,处理原水120万吨/日。项目的投资主体为广东粤海水务、徐州市新水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和江苏省PPP融资支持基金,由项目公司向政府购买交易标的并运营,政府授权经营并保价和保量,30年后政府参考净资产价格回购。  
  徐叶琴认为,该项目成功的原因在于回报合理,明确投资范围和回报机制,并确立了风险共担机制。  
  此外,论坛发布的《合作倡议书》还呼吁,在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合作基础上,引入第三方组织进行过程监督和技术咨询等,建立PPP参与各方互信互惠、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实现多方共赢。    来源:新华网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