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水表信息网!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威海:打造海绵城市 防汛节水双结合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6-16  浏览次数:564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将防汛与节水有机结合,能够有效解除暴雨和洪水威胁,使马路“看海”现象成为历史。

今年来,威海市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三角花园等试点区域已经完工,新威路、海滨路等路段将进行改造,在未来,海绵型建筑、海绵型道路、海绵型公园绿地将出现在我们的城市中。

海绵有着极强的吸水性,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集“渗、蓄、滞、净、用、排”六位一体的新型城市雨水处理系统成为建设的要点。目前,已经完工的三角花园不仅仅采用透水砖铺装,更是在人行道下铺设雨水收集管,将雨水汇集起来。记者从威海市环翠区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局了解到,三角花园的改造工程规模约600平方米,在改造的过程中,将原来人行道的连锁块铺装改为陶瓷透水铺装,同时在人行道下设置雨水收集系统,雨水将通过收集管汇入新建的小型蓄水池,缺水时节用于花园里植物浇水等需要。

记者了解到,除了已经完成改造的三角花园试点区域以外,威海在市政道路建设方面,高区今年将按照海绵城市的理念改造文化路、锦州路、鞍山路、哈工大路、山大路5条道路的部分路段,改造总面积2万平方米,预计今年10月份之前全部完成;环翠区范围内将进行新威路、海滨路以及文化路的路段进行透水铺装改造,改造面积为1.6万平方米。此外,威海经区临海路正在进行方案设计,临港区台湾路、台北路正在进行施工改造。

根据威海市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将海绵城市建设的具体指标分解落实到海绵型建筑与小区建设、海绵型道路与广场建设、海绵型公园绿地建设、水系保护和生态修复、排水管网与调蓄设施建设等工程项目上。这意味着,在未来,威海市不仅仅有会“吸水”的道路,还有会“吸水”的公园和小区等。

记者了解到,目前威海市很多新建小区已经运用到这一理念,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就是很好的例子。市区祥云花园小区早在2007年就建设雨水收集池,共有两个雨水回收池,容量近1100立方米,雨水回收池全部“藏”在地下,用来作为小区的绿化用水。

威海市住建局日前针对海绵城市建设提出工作要求,在小区建设方面,新建住宅小区要按照有关开发要求规划建设雨水系统,推广建筑雨水收集利用和屋顶绿化技术;小区室外步行道、停车场应采取透水铺装;鼓励住宅小区绿地采用雨水花园等形式,规划建设蓄存雨水的景观水体或相应设施。政府投资建设的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项目要落实海绵型住宅区建设要求,在城市低洼易淹易涝区和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要同步考虑海绵城市建设技术与排水设施能力建设。   来源:中国山东网威海频道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