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指出,“互联网+”现代农业是利用互联网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培育一批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的现代“种养加”生态农业新模式,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加快完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培育多样化农业互联网管理服务模式,逐步建立农副产品、农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促进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
值得强调的是,《方案》是按照《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 “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的部署要求,对“互联网+”现代农业提出了三年的具体实施细则。《方案》指出,到2018年,互联网与“三农”的融合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农业的在线化、数据化取得明显进展,管理高效化和服务便捷化基本实现,城乡“数字鸿沟”进一步缩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局面基本形成,有力支撑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
互联网对于现代农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助推作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多数地区的农民也随之华丽转身,成长为新型农民。电商、“互联网+”等新产业、战略,给农民、农业带来了新的、难得的发展机遇。可以预见,“互联网+”注定将给传统农业带来深刻改变。把农业的方方面面和“互联网+”的新技术、新理念结合起来,也必将促进农业快速发展,给农业转型带来新契机。
农业部副部长屈冬玉此前曾表示,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国家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和区域试验工程深入实施,目前已有多项农业物联网产品、技术和应用模式辐射应用到农业各行业、各领域和产销的全过程。农业电子商务正在形成跨区域电商平台与本地电商平台共同发展、东中西部竞相迸发、农产品进城与工业品下乡双向互动的发展格局。
此次,农业部、发改委、中央网信办、科技部、商务部、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林业局等八部门联合制定《方案》,不仅说明参与部门的广度将覆盖所有涉及互联网和农业发展的重要部门,还传递出在未来三年内“互联网+”现代农业也会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这意味着,以往传统农业发展的弊端将逐步得到改善,农民也将切身感受到互联网给他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的改变。
按照《方案》要求,实现“互联网+”现代农业要紧紧围绕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任务,坚持需求导向、创新驱动、强化应用、引领发展的推进策略,着力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各环节和农村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推进农业在线化和数据化,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强化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
为此,《方案》提出了11项主要任务,在生产方面,重点突出了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强调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在经营方面,重点推进农业电子商务;在管理方面,重点推进以大数据为核心的数据资源共享开放、支撑决策,着力点在互联网技术运用,全面提升政务信息能力和水平;在服务方面,重点强调以互联网运用推进涉农信息综合服务,加快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在农业农村方面,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动网络、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
可以看到,目前随着物联网、大数据、电子商务等互联网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农业生产领域,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步伐,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具体表现为,通过物联网实时监测,应用大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实现精准农业,降低单位成本,提高单位产量;互联网技术推动农场的信息化管理,实现工厂化的流程式运作,进一步提升经营效率,更有助于先进模式的推广复制;“互联网+”现代农业不仅能够催生巨大数据搜集、信息平台建设等技术服务需求。
在记者看来,信息化改造将是未来发展现代农业、改变农业生产方式的重要手段。在农资销售方面,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农业信息化服务将会与农资销售有机结合,即通过提供农业信息化的价值增值服务,实现农资产品的价值变现。
可以肯定的是,作为一种生产方式、产业模式与经营手段的创新,“互联网+”现代农业将通过便利化、实时化、物联化、智能化等手段,对农业产业链的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环节产生深远影响,从而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新动力。
实际上,目前众多的资本和企业已经看到了“互联网+”现代农业中蕴藏的巨大机会。其中,阿里巴巴就将“涉农电商”作为集团重点布局的三大领域之一,旗下淘宝网也推出了主打各地特色农产品的“特色中国”板块。小米科技也已开始着手布局农村互联网。
基于此,可以看出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的意义不仅仅解放了农民的双手,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更为重要的是它带来了新的生产和商业模式,为经济的增长带来了新动力。同时,把现代农业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反哺作用,也能够有效地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