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帆竞发春潮涌——瓮安县精准滴灌斩“穷根”靶向施策摘“贫帽”
5.07万贫困人口,是盘桓在瓮安决战脱贫攻坚、率先建成全面小康进程中的拦路石。面对这块难啃的“硬骨头”,瓮安举全县之力,拿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把扶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精准发力拔穷根,努力实现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的转变。
精准识别 解决“扶持谁”
在瓮安县政府办公楼大厅内,显眼的脱贫奔小康倒计时牌下,一块长6米、宽2米的精准扶贫攻坚DID挂图作战触摸屏格外引人注目。只见用红色粗线勾勒的瓮安县地理卫星云图上,分布着大大小小的红色区域,按照系统提示,点击作战图上的其中一个红色散点,就可以详细了解贫困户家庭档案、帮扶责任人、帮扶措施、进展和成效。
“精准扶贫攻坚DID挂图作战触摸屏是瓮安县级扶贫云系统展示平台,把它安装在公开场合,是为了接受社会各界人士的监督,让领导随时了解瓮安扶贫攻坚工作开展状况。”县扶贫开发局副局长刘知祥向记者介绍。
瓮安县有3个贫困乡镇、46个贫困村,5.07万贫困人口。能够精确地绘制扶贫攻坚作战图,前期的精准识贫功不可没。“我们在拉网式复核贫困户过程中,发现个别乡镇对贫困户识别的精度不够,有的贫困户达到了贫困标准,自己却不知道。这就要求包保责任人必须与贫困户面对面交流,将相关政策宣传到位。”瓮安县扶贫开发局工作人员说。
扶贫必先识贫。为确保扶持对象精准,瓮安严格审核、动态管理,将贫困农户家庭成员基本信息、致贫原因、脱贫年限规划、帮扶计划、帮扶措施、帮扶责任人等相关信息录入贫困农户管理平台,实现了户有卡、村有册、乡有薄、县有档、省州有平台的贫困农户信息化、系统化管理,并完成2014年度13600人脱贫标注和2015年度13700人、9个贫困村、3个贫困乡镇脱贫标识及建档立卡各环节的档案收集归档。
有了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系统,瓮安县还多措并举、严把关口,认真开展拉网式复核和“回头看”工作。在脱贫攻坚冲锋号角吹响的1个多月时间里,该县领导干部走村串寨,遍访贫困村、贫困户,对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情况、家庭成员、致贫原因等基本信息进行实地核实,以县领导牵头成立督查组督查精准识别情况;县扶贫局加强业务知识培训和精准指导,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评选贫困户,利用大数据比对部分无法核实的“四类”人员,即财政供养、购买商品房、购车、工商注册户,通过与财政供养、工商注册、车辆登记、房产登记等系统进行对比核查。截至三月底,查出并清理四类人员2623户10962人,对系统外确实达到贫困户认定条件农户进行认定和补录,确保了扶持对象精准。
精准用人 解决“谁去扶”
“山高皇帝远,有河吃水难”,这是驻村干部孙新到珠藏镇高龙村担任“第一书记”时,对高龙村的最初印象。高龙村是瓮安县最偏远的贫困村,村内地界上石头多,土地贫瘠,自然环境恶劣,缺水严重。当地村民个个都是节水能手,通常一瓢水,先要用来洗脸,接着洗手、洗脚,然后才能喂养家畜。看到村民被缺水的问题所困扰,孙新又心疼又着急,他决心一定要尽快让村民喝上干净的自来水。他和村民们一起在大山里寻找可靠水源,积极联系派驻单位争取到了近2万元的饮水管材,组织群众一起拉管、埋管,只花了半个月时间,村民祖祖辈辈期盼喝上一口自来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了却了一桩心愿,孙新又把帮扶重点落在了村里落后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上。他往返于村里和县水务局之间,找领导、找部门、拉资金、谋项目,凭着自己的努力,在村里落实了三处“小型农田水利项目”,涉及到山塘治理2口,配套灌溉沟渠3000余米,投入资金60余万元,让四个村民组的农田得到了合理有效的灌溉。
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从进驻高龙村以来,孙新一直在寻找合适的特色产业,村里2013年动员群众种植的千亩苹果桃引起了他的注意。眼下,村里580亩苹果桃长势和火灾贫困户邓德宇的生活状况是他最挂心的事情。眼看苹果桃丰收在即,孙新脸上按耐不住内心的喜悦:“按每亩年产值2000元计算,苹果桃每年的经济纯利润将达到100万以上,按农户分红20%计算,入股农户每年将获得20余万元的经济收入。此外,我们将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入股农户不但可以年底得到红利,同时也能解决部分群众就业问题。”
在瓮安,还有许多像孙新这样的驻村干部和“第一书记”,他们把群众放在心里,真蹲实驻、真抓实干、真帮实促,以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经济发展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为重点,在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增加群众收入、脱贫致富能力上下功夫,走访群众15万余人,召开调研座谈会706次,帮助所驻村谋思路出点子1694条,帮助解决困难问题2252个,协调实施项目172个,涉及资金近1662万元,为所驻村办理了2841余件好事实事,培训党员群众10586次,化解矛盾纠纷2695起,贫困的村庄正一点一点慢慢地发生着变化。
这样的变化源于瓮安精心选好致富“带头人”,切实解决了“谁去扶”的问题。在同步小康驻村工作中,瓮安县精心选派驻村干部,注重结构优化、工作整合、干部培养。去年,瓮安县派出驻村干部410名,确保每一个行政村不少于5名驻村干部。从相关部门选派64名党员干部担任“第一书记”,覆盖了所有的贫困村。
除了下派干部驻村,瓮安县还采取领导干部包保、乡镇部门联动、干部结对帮扶等多种方式,在全县上下形成各尽其责、协同发力的帮扶氛围。“要按照‘党委主体、政府主抓、干部主帮、基层主推、社会主扶’的要求,坚持做到县级领导带头包保到人到户、部门党组包乡镇到人到户、乡镇包村到人到户、驻村干部和‘第一书记’包保到人到户、农村党员‘双带’到人到户,建立起‘一对一’‘全覆盖’的帮扶模式。”州委常委、瓮安县委书记张文强说。
精准施策 解决“怎么扶”
四月,春风拂面。记者来到位于珠藏镇羊关村的特色养殖协会,正赶上肉兔养殖户肖成红风风火火地扩建圈舍。去年春天喂养的150只种兔让他净赚7万元,原有的300平米的圈舍已经满足不了养殖需要,他决定新建一个200平米的圈舍,再向养殖协会要来200只种兔进行喂养。
肖成红的父母身体不好,常年卧病在床,为了给父母看病,家里已经负债累累。想出门打工,可父母让肖成红放心不下,留在村里,又苦于没有合适的就业机会。就在他一筹莫展之际,羊关村特色养殖协会的肉兔养殖项目让他的生活燃起了希望。他向村里申请“产业脱贫致富基金”,依靠喂养肉兔,不但还清了欠款,还颇有结余,从一个依靠政府救济的低保户蜕变为村里小有名气的肉兔养殖能手。
在珠藏镇羊关村,还有60多户农户从事肉兔养殖。“2014年,村里开始发展肉兔养殖,到目前已经带动58户贫困户脱贫,户均增收15000元以上,预计今年可带动200多户贫困户脱贫。”羊关村党总支书记杨忠才说。
羊关村特色养殖协会主要为所有会员和散户提供进种渠道、饲养防疫、市场销售等方面的指导和服务,积极扶持羊关村特色养殖产业发展。羊关村的实例证明,开对了‘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
为了找对“药方子”,瓮安结合实际,念好“山字经”、种好“摇钱树”、打好“特色牌”、舞活“产业链”,按照“输血式”扶贫变为“造血式”扶贫的理念和“扶贫产业就是扶根本”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地区的产业投入和产业培育力度,在“怎么扶”的问题上,瓮安从三个方向发力。
针对贫困原因精准施策。按照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的“五个一批”要求,把脱贫措施落实到每个贫困人口身上。
针对贫困程度做到多策并举。根据不同贫困群众的特征,有针对性地引导贫困户发展适应自己的劳动能力、知识水平、技术技能的“短、平、快”的种养、加工或旅游服务业,加强扶贫造血功能。
抓住根本问题果断施策。坚持普惠政策和特惠政策相结合,在加大对农村、农业、农民普惠政策支持的基础上,对贫困人口实施特惠政策,运用好普惠措施,实行优先照顾,做到应扶尽扶、应保尽保。
目前,已逐步形成了以核桃、蔬菜、茶叶、中药材、畜牧养殖、精品水果、乡村旅游等为主的扶贫产业。截至去年年底,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227.98万元,发展种植核桃2万亩,蔬菜7255亩,茶叶3400亩,养殖生猪400头,打造乡村旅游点一个。“十二五”时期,瓮安县预计减少贫困人口5.93万人,成功实现原铜锣乡、松坪乡、龙塘乡、白沙乡、高水乡、牛场坝乡等10个乡“减贫摘帽”,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0%以下,全面小康实现程度提高到95%。 来源: 黔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