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村集中供水工程是我市着眼于构建新农村供水保障体系,因地制宜、创新推广的一种农村供水模式,它打破了以往单村独立供水的旧有模式,确定了“一站供水、多村受益、专业管理、优质服务”的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模式,实现了城乡供水一体化、供水质量优良化和供水管理规范化。
2015年我市规划内建设任务是解决37.84万农村群众和4.11万农村师生饮水不安全问题,工程总投资20153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2091万元,省级配套资金4030万元,市级配套资金950万元,群众自筹资金3082万元。规划外建设任务是解决12.89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项目总投资6447万元。截至目前,全部建设任务已经完成。
在工程推进过程中,我市确定市、县政府主管领导和水利、发改、财政等部门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明确了目标任务和时间节点,落实了部门分工。作为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主管部门,市水务局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最重要、第一位的工作,“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形成了工作有人抓、责任有人负、层层抓落实的良好氛围,为工程顺利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为保证工程质量,在实施工程的前期、中期和后期,我市严格落实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和工程监理制,严格按照批准的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加大对给水管材的抽查检测力度,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确保工程质量。同时,为保障水源质量,按照国家颁发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的要求,我市不但划定水源保护区,严禁在保护区内从事可能污染水源的任何活动,同时,每年定期对水源井、出厂水、末梢水水质进行检测,确保群众饮水安全。
“三分建,七分管。”为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得好、管得好、用得好,我市专门制定了《衡水市农村联村集中供水工程运行管理暂行办法》,在各县市区成立了集中供水管理站,并为每个联村供水厂配备了3至5名经过专业培训的生产及管理人员。集中供水管理站统一管理联村供水厂,以保证联村供水厂能够高效运行。建立了远程监控系统,实现了对联村供水厂远程遥控、远程遥测、远程遥视和远程遥调的监控自动化管理。此外,各县市区还配有专业的维修队伍,负责定期对供水主管道巡回检查,向农民发放了联系服务卡,保证随叫随到,最大限度地方便于民。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实施,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取得了“小工程、大德政”的良好效果。截至2015年,我市共新建水厂120座,323万多农民喝上了达标水,农村饮水安全得到极大改善。 来源:衡水新闻网-衡水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