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排江上游植物园段(那考河)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汇入穿越市中心邕江的18条城市内河之一,由于受上游面源污染、河道拥窄、沿途排放口管理失序等影响,河水水质长期处于劣五类,成了名副其实的城市黑臭水体。
在此之前,虽然有多个规划设计单位、环保工程公司都与南宁市接触过,各种前期投入和试点工程投入了不少资金,但治理效果并不明显。广西南宁市政府决定采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建设整治那考河。社会资本以PPP模式参与到“海绵城市”建设中,在广西得到了有益尝试。
四两拨千斤
撬动百亿“海绵经济”
2015年4月初,首批16个国家级 “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目录公布,广西南宁市以评审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获得试点城市建设资格。
据了解,2015年—2017年,南宁市拟投资95.19亿元,打造总面积为54.6平方公里的 “海绵城市”示范区,建设200多个示范项目和项目包,以修复城市水生态环境,实现综合生态环境效益。
毫无疑问,未来广西 “海绵城市”建设的市场空间是巨大的。
根据2014年底财政部下发的《关于开展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南宁可获得国家“海绵城市”补助资金15亿元,同时根据财政部建设 “海绵城市”鼓励运用PPP模式的要求,还可获得1.5亿元的国家奖励资金。
但来自住建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海绵城市”建设每平方公里投资约为1亿元—1.5亿元。相较之下,中央财政补助力度有限。
钱从哪里来?面对着近百亿元的“大蛋糕”,南宁市开始了“分蛋糕、吃螃蟹”的第一步。
今年2月,南宁“海绵城市”试点项目——南宁市竹排江上游植物园段(那考河)流域治理PPP项目正式签约,这是国内首个集流域治理、“海绵城市”于一体的PPP项目。该项目合作期为10年,政府以按效付费的方式,通过绩效考核逐年支付流域治理服务费。
“采用PPP模式进行城市内河流域综合治理,是个新生事物,对于创新环境治理模式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南宁市财政局副局长吴厦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就目前来看,成效还是相当明显的。”
通过利用PPP模式和财政部补助资金,探索运用市场化的手段,从而达到四两拨千斤的目的,带动整个城市“海绵经济”产业链发展。南宁的探索之路还在继续。
政热企冷?找对方式社会资本不差钱
PPP模式的直接好处是提高了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效率,客观上缓解财政资金压力,满足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需求,更为关键的是转变政府角色,从直接投资人转为监督人,并按绩效支付建设及运营补贴。
但PPP项目期往往长达一二十年,甚至更久。虽然政府的前期投入并不大,但政府和企业在未来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这正是PPP模式能否科学发展的关键。
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地方金融处处长刘逸云认为,社会资本参与度高不高,首先要看政府是否有好的项目提供,其次是否有好的软环境,政府服务是否跟得上。
“政府必须摆正观念,要明白社会资本进来的目标和政府目标是不同的,社会资本的目标就是赚钱,如果项目的收益高于目前市场平均收益水平,肯定就有人进来。”刘逸云说。
目前,广西向全区征集了适宜采取PPP模式的项目,经过审核评估,筛选出单体投资规模较大、长期合同关系清晰、收益比较稳定,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23个项目作为自治区示范项目,鼓励先行先试。
选准项目、找准时机是PPP项目成功合作的前提。
在项目选取过程中,南宁市首先考虑项目的公信力和项目实施的执行能力,以及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等,并且更多的是要契合目前南宁市涉及民生的重大项目,优先把这些重大民生项目列入PPP项目来统筹推进。
选了好项目,社会资本不差钱,那么政企合作的方式变得尤为重要。
吴厦坦言,政府的偿还能力是企业比较关心的问题。“作为社会投资者肯定希望风险最小,有稳定的回报率,但PPP项目其实是一个风险共担的融资模式。”
“广西探索”范本意义远大于眼前效益
除南宁市先行先试外,PPP模式也在广西全区范围内全力推进。
“市场化程度不高,缺中介、缺人才,这可能是我们面临的最大、最根本的问题。”刘逸云说。
在大量地方政府债务到期、经济下行、加大基础设施投资的情况下,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寄希望于靠PPP模式解决融资问题,认为社会资本的介入主要是为了提供融资,从而仓促上马PPP项目,影响了项目质量,加重了社会资本对PPP项目的可行性、有效性的疑虑,导致PPP模式推行 “走偏”、“变异”,缺乏可持续性,也不利于营造政府和社会资本诚信合作、先行先试的氛围。
刘逸云认为,目前广西在上马PPP项目时,更多的是立足本地实际,对项目进行引导,对模式进行探索,而不仅仅是解决眼下的资金问题。
2014 年底,财政部推出全国首批30个PPP示范项目,目前大部分还处在前期阶段,少有全流程、完整、成熟的项目供各地学习借鉴。“我们目前在推进过程中碰到一些困难和问题,都希望能够尽快总结示范项目的一些经验,给各地参考。”刘逸云说,“PPP模式在国外有很多成功案例,但要适合国内乃至广西的模式,仍需总结和探索。”
“推广运用PPP模式,市场化没到一定程度,很难行得通。”刘逸云说,广西在推进新项目的过程中,可能速度比别人慢、规模比别人小,付出的成本却比别人高,做了大量的工作,目前成效还没能完全显现,但广西一定会继续坚持,积极探索。 来源:中国管道商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