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水表信息网!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济南市稳步推进全市综合管廊建设 智慧之城指日可待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10-19  浏览次数:542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也被成为综合管沟、共同沟或地下共同沟,是通过将电力、通讯、给水、热水、制冷、中水、燃气、垃圾真空管等两种以上的管线集中设置到道路以下的同一地下空间而形成的一种现代化、科学化、集约化的城市基础设施。它像城市的“血管”、“神经”,更是城市功能的“生命线”。建设地下综合管廊是发达国家已经走过的路,事实证明也是一条成功的路。综合管廊发源于19世纪欧洲,最早的一条地下综合管廊是法国于1832年开始兴建的,至今已180多年。同样大规模实施了地下管廊建设的,还有英国、俄罗斯、德国、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在亚洲,日本综合管廊在各大城市普及,其兴建数量在世界上居于前列。相对于其他国家,中国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起步较晚。1958年,北京建设了第一条综合管廊;1979年,大同市建设了道路交叉综合管廊。随后,上海、广州、昆明、天津、宁波、厦门、无锡等地均陆续规划建设了多条综合管廊。目前,国内最长的综合管廊为广州市大学城综合管廊,长约17公里,运行情况良好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自2013年以来,国家大力支持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国务院连续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等多个基础设施和管线建设的文件。特别是今年7月31日,住建部召开会议宣布我国将全面启动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在10个试点城市3年内建设地下综合管廊389公里,正式明确了试点城市的建设时间表。市市政公用事业局主要负责人表示,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可以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节省投资,管线施工不再需要反复刨掘,对推动经济发展、保障城市安全、提升城市形象发挥重要作用,对于济南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按照中央有关决策部署,我市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认真学习贯彻,并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作为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实现“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目标任务的重要抓手,进一步解放思想、拼搏进取、务实推进,全力推动济南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和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我市首先确定了重点在城市中心城区、次中心重点片区,构建地下综合管廊干线、支线和缆沟三层次有机衔接、成网成片、层次分明、系统完善的地下综合管廊骨架网络。在建设中心城区地下综合管廊示范项目上,结合新区规划与建设,在重要道路建设时同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在建设次中心城区地下综合管廊示范项目上,因地制宜地确定建设标准和时序,稳步推进全市综合管廊建设。
  精建设 统筹策划 稳步推进 
     城市地下管廊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近年来,济南把加强地下管廊建设管理作为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内容,提高创新能力,综合运用各项政策措施,全面统筹加强地下管线规划建设管理。据统计,从2001年建设泉城路首个地下综合管廊后,市市政公用事业局还陆续实施奥体片区、旅游北路、二环西路管廊工程建设,合计15.35公里。
  中心城区科学组织地下管廊工程
     泉城路位于济南老城区、核心区,既是特色标志区,又是最为繁华的商业区。为提升该区域市政基础设施承载能力,避免路面因检修管线等原因反复开挖影响城市交通、景观环境和商业运营,2001年,我市在泉城路两侧的人行道下修建了济南市第一条地下综合管沟,将排水、电力、供水、供热、供气系统全部纳入管沟内,全长1.24公里。建成12年间,保证了各类管线的正常运行,从未因地下管线的改造而进行道路刨掘。2013年曾对泉城路进行交警信号提升,管线就是从综合管廊中布设的,没有进行道路开挖。这条管沟作为济南综合管廊的最早雏形,一方面让城市建设者认识到综合管沟对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为城市管线统筹布局、未来综合管廊建设和运营维护奠定了基础。全运会前期,在奥体片区建设过程中,我市高瞻远瞩、未雨绸缪,在该片区超前设计建设综合管廊。该处管廊共分两路,一路沿奥体西路、奥体南路、龙奥西路、旅游路、龙鼎大道向南敷设,另一路沿奥体北路向东敷设至玉顶山附近,全长约4.8公里,铺设供水、强电、弱电等管线。该处综合管廊不仅保障了第11届全运会的正常举办,而且为今后该片区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
  次中心城区因地制宜实施管廊建设
     为进一步完善东部城区市政基础设施服务能力,2010年,我市结合旅游北路道路建设,实施了旅游北路综合管廊工程。该工程位于旅游北路北侧,西起舜华南路,东至港九路,全长约3.1公里。该工程首次将热力管线引入综合管廊,为片区的发展预留了充分空间,集约利用了地下空间,最大限度避免反复挖掘道路,减少因道路维修对交通出行和市民生活的影响。二环西路工程建设中,为保障道路货车走廊通道和城市交通要道作用,强化市政基础设施配套服务能力,工程高标准同步规划建设了大型综合管廊。管廊南起段金路,北至滨河南路,主线全长约4.5公里,包含支线共6公里。为确保管线安全运行,管廊内设置了消防、照明、监控、排水、通风、安全标识等配套设施,并于2013年6月实现主体完工。二环西路综合管廊是目前济南市容量最大、技术最复杂、先进化程度最高的综合管廊,2011年度被国家住建部确定为科技示范项目。工程的顺利完成,对于落实市委、市政府实施“西进、北跨”战略、迎“十艺节”及加强省会都市圈,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分析以往建设经验能够发现,虽然综合管廊一次投资较大,但由于综合管廊具有承载能力强、服务水平高、节约城市土地资源、减少城市道路开挖、改善道路交通状况、延长市政管线寿命、节约地下空间资源、预留发展空间、提高城市防灾能力等突出优点,与直埋管线建设方式相比,总体成本更为划算。以二环西路为例,采取直埋管线方式,需要投入初期建设费用约2680万元/公里,后期管线检修及维护、大修及维护对交通的影响、路面检查井及维护等还需投入合计约5980万元/公里,总计约8660万元/公里。但采取地下综合管廊方式,仅需投入初期建设费用约5700万元/公里,可一直使用50年,每公里综合管廊寿命期内可以节约投资约2960万元。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下一步,我市以“先地下、后地上,先规划、后建设”为原则,坚持谋划在先发展理念,明确综合管廊定位、建设目标、建设原则和实施标准,围绕“新区建设,旧城提升”的总体发展思路,积极、系统地实施并推广地下综合管廊示范项目建设。其中,新区建设将按照“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合理安排地下管线和道路的建设时序,为片区发展提供保障;不适宜进行综合管廊建设的旧城区,将统筹安排地下管网设施的维修改造,按照系统性规模化发展思路,通过“圆桌法”、“龙头法”,同步实施地下管线的统一建设管理,最大限度减少“马路拉链”出现。
  促管理高点定位 标准示范
     紧密结合市委、市政府“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战略,市市政公用事业局以系统性规模化发展为引领,按照“新区建设、旧城改造”的思路,稳步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工作。目前,工业北路快速路改造及其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已初步确定。记者了解到,工程建设范围西起电建路、东至东绕城,全长为22公里,建成后将成为全国最长的地下综合管廊。
     为更好地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让其发挥最大实效,市市政公用事业局坚持规划引导建设布局、制度保障项目实施。针对目前综合管廊各项制度法规体系尚不十分健全的情况,根据全市战略部署和总体规划,该局合理规划地下空间,对全市综合管廊建设进行长远规划、统筹考虑。目前,规划、市政、人防等部门已委托编制完成《人防工程建设及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市政设施地下空间综合利用专项规划》也已开始编制。同时,我市还启动了《城市地下管廊使用管理办法》及其收费标准、实施细则等地下空间利用法律法规的研究和制订工作,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市政设施综合配套与管理的意见》(济政办字[2014]3号文),市市政公用事业局也启动编制完成了《市政公用行业系统性规模化发展报告》,实现了同向而行、共同发力。通过尽快出台相关法规,统一规划、建设、管理,将进一步规范城市道路开挖和地下管线建设行为。
     目前综合管廊建设、管理技术尚在发展阶段,想要建设适宜济南情况、符合济南特色的地下综合管廊,并将其维护好,需要不断开展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根据已经建成的综合管廊建设经验,结合地下现状及各管线的运行特点,特别是旅游北路及二环西路综合管廊工程建设的改进措施,我市2012年编制发行了《城镇综合管廊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DBJ14-089-2012),开展了《城镇综合管廊设计导则》的编制工作,作为地方标准进行推广,指导综合管廊建设。同时,组织技术力量加强对燃气管线入沟等相关专业难题的研究,尽可能实现多管线行业入沟,形成综合管廊的规模效益。目前,市市政公用事业局根据市政管线的运行特点和管理模式,充分吸收国内外兄弟城市的先进经验,正在起草研究全市综合管廊建设管理办法,切实加强综合管廊的安全运营维护,并成立了市政公用资产管理运营有限公司,负责城市综合管廊的统一管理。值得一提的是,该局还投资建设综合管廊信息系统2个,通过智能化监控系统实现综合管廊内各类管线的实时监测采集,指标的实时采集,并快速发现管线的异常情况,避免供水、供热管网爆管或电缆发热起火等事件的发生。
     未来两年时间,我市将以建设国家海绵示范城市为契机,紧紧围绕促转型、惠民生三大重点任务,以推动城市集约发展、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深入分析城市特征和发展需求,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整合老工业城市二元管网体系,整体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进行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管理和运营。一方面,结合片区开发、道路建设等工作,加大财政投入,推进综合管廊建设;另一方面,积极探索运用PPP等投融资模式,逐步拓宽包括管线单位在内的社会资金的投资渠道,不断加大财政融资方式外的其他融资方式的比重,逐渐形成与收费机制相协调的、多元化的融资格局。
     有了建设标准、法律法规及资金支持等,济南的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之路将越走越顺,越走越远。随着一条条“城市经络和血脉”的改造完成,“马路拉链”等城市病将彻底告别,成为济南市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转折点,更为这座智慧之城赋予接轨未来的腾飞翅膀。    来源:中国管道商务网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