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加快雨水蓄排顺畅合理利用的海绵城市建设,有效推进新型城镇化。
会议指出,按照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建设雨水自然积存、渗透、净化的海绵城市,可以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水资源,增强城市防涝能力,扩大公共产品有效投资,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与地下综合管廊相仿,海绵城市建设也将十分重视PPP这种投融资模式的作用。
国务院挺海绵城市建设
住建部部长陈政高曾在今年的全国海绵城市建设培训班上表示,城市中出现的地下水位下降、逢大雨必涝、山水林田消失、城市养护成本增加以及对气象造成影响等问题,都可以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得到有效缓解。据估算,海绵城市建设投资约为每平方公里1亿~1.5亿元,这是一个巨大的投资空间。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海绵城市建设要与棚户区、危房改造和老旧小区更新相结合,加强排水、调蓄等设施建设,努力消除因给排水设施不足而一雨就涝、污水横流的“顽疾”,加快解决城市内涝、雨水收集利用和黑臭水体治理等问题。
会议明确,从今年起在城市新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在基础设施规划、施工、竣工等环节都要突出相关要求。增强建筑小区、公园绿地、道路绿化带等的雨水消纳功能,在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等扩大使用透水铺装,并和地下管廊建设结合起来。
深圳市创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翟艳云表示,实际上对海绵城市来说最主要有两个目标:一是城市水体水环境质量的改善;二是城市内涝的减缓。城市水体需要通过补水来维持水位的平衡,同样地下水也需要保持平衡。目前的工作实际上就是要把雨水净化了,补充到城市的水体中去。
PPP模式有望“挑大梁”
在巨大的投资潜力面前,还需要考虑资金来源和投资模式问题。对此,国务院再次提及PPP模式。
会议指出,要总结推广试点经验,采取PPP、政府采购、财政补贴等方式,创新商业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运营。将符合条件的项目纳入专项建设基金支持范围,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业务,多渠道支持海绵城市建设,使雨水变弃为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陈政高此前表示,在筹集资金方式上将由政府单一渠道转向社会多渠道筹资。当前,社会资本十分充足,企业热情很高,要创新融资方式,把工作做到位,努力拓宽融资渠道。
北京大岳咨询总经理金永祥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财政部门推行3年滚动财政预算规划,政府可用治理环境的费用来购买服务,并通过财政预算落实。只要保障投资者的合理收益,将会极大地调动社会资本参与的积极性。
山东淄博财政局人士向记者表示,政府支付费用应以社会资本建设运行后的效果作为付费依据,效果可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资源效益,也就是水量;二是环境效益,就是水质。
今年2月,南宁海绵城市试点项目——南宁市竹排江上游植物园段(那考河)项目正式签约,这也是广西首个PPP项目。项目合作期为10年,大部分风险由中标方——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政府以按效付费的方式,通过绩效考核逐年支付服务费。
金永祥表示,随着海绵城市建设对社会资本的“开闸”,在各地选择合作社会资本的过程中,政府采购的相关制度设计必将得到充分考虑和运用,这也将反过来推动政府采购的蜕变和完善。 来源:中国管道商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