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2014年供水量分水源组成图
东营市各县(区)取用水量柱状图
东营市2014年供水量柱状图
东营是典型的资源型缺水城市,90%以上的供水依靠黄河。全市人均水资源量为296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1%。母亲河哺育了这座石油之城、生态之城,也孕育出一座文明之城。水是生命之源,你知道自己用的水从何而来?
引水,母亲河哺育了这片热土
东营地区引黄的历程已走过59年。打渔张,位于今东营区龙居镇境内黄河岸边的小渔村,1950年代曾随着共和国引黄事业的步伐,而一度天下知名。
黄河,这条年含沙十亿吨的巨龙所赐予的并非万里膏腴,在海潮吞没的淤滩上,盐碱遍野,荒草漫漫。但若引黄灌溉,压碱淤田,这片辽阔的荒原定能成为米粮川。打渔张引黄灌溉工程应势而起,成为全国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工程。1956年,开闸放水这年粮棉大丰收,年增粮食990万斤,棉花11万担。一位人民公社社员曾激动地说,自己头次看到半人高的麦子。据载,引黄后灌区粮食作物年均单产比灌前增幅最高达76%。尽管打渔张灌区今日早已取消,但打渔张工程却是东营地区引黄灌溉、除害兴利的起点。东营市在打渔张工程的基础上,构建了全市新的引黄体系基本框架。黄河水不仅为地方与胜利油田带来工农业用水和生活用水,更赋予城市发展的活力。1985年,广饶县大旱。1986年,时任广饶县水利局副局长的任思坤参与了广饶县引黄(河)过清(小清河)工程,从根本上解决了广饶县贫水区灌溉用水和井灌漏斗区的补源问题。今年正是引黄过清30周年,3月23日,回首这一重要的引黄灌溉工程,任思坤如此形容:“滚滚黄河水,三乡灌农田。补给地下水,成效很明显。今日孙武湖,碧波映蓝天。”
蓄水25210万立方米防春旱
治水兴利,治国安民之大计。自1950年代兴建打渔张灌区开始,我市便开始了引黄蓄水工程建设。
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目前,我市建有水库333座,设计总库容6.55亿立方米。全市已建成2000亩以上引黄灌区25处,总设计灌溉面积326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71.5万亩。建成引黄提水泵站10处,总设计提水能力196立方米/秒。水利设施的建设离不开资金的投入。自东营建市以来,历届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坚持不懈地兴水利除水害,特别是近两年来,累计投资近20亿元,实施水利建设项目近百个,构建起了较为完善的水利体系。根据市水文局检测,2014年全市平均降雨量为347.1毫米,接近多年最小值。进入2015年后,气温持续偏高,至今无有效降雨,预计将出现冬春连旱情况。为此,市水利局抢引抢蓄黄河水。目前,全市水库、河道蓄水量25210万立方米,春灌农田63.62万亩。
全市2014年取用水总量为90058万立方米
“东营市2014年取用水总量为90058万立方米。”为区域年度用水进行总量监测,是省政府赋予市水文局的职责,其工作关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行。3月23日,记者从市水文局获悉,东营市本地水资源不足,主要依靠客水水源黄河、小清河及支脉河。经统计汇总,东营市2014年取用水总量为90058万立方米。
我市人均水资源量为296立方米,远低于国际公认的维持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所必需的人均占有水资源量1000立方米的临界值。在实际用水中,水资源面临严峻考验:许多水库老化淤积严重,农田水利配套设施不完善;水资源短缺与用水浪费并存,长期以来形成的粗放用水、污染严重、生态恶化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地下水超采问题严重……
节约保护水资源,等着每个人来践行。 (记者 孙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