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水表信息网!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水自珠江来 多方合力保澳门无忧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12-15  浏览次数:386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徐艳清、阮明艺):12月20日是澳门回归祖国15周年纪念日。自澳门回归15年来,从珠江上游的贵州、广西到下游的广东,都齐心确保了澳门的供水安全。澳门淡水资源匮乏,加上土地资源有限,不具备条件兴建大型蓄水库,因此超过95%的原水(取自天然水体或蓄水水体用作供水水源的水)主要依靠内地供应。

不少澳门人都记得,2005年冬天,澳门发生了极为严重的水资源危机。澳门自来水咸度曾高达每公升600毫克以上,而国家标准为250毫克,这一情况严重影响居民日常生活,社会上一度出现了抢购瓶装水现象。而此后一直到现在,澳门并未出现过类似的现象。但澳门市民杨月红对2005年冬天的那段历史仍记忆犹新。“那时水很咸,都不能喝,要买矿泉水喝。买来煮饭和饮用。2005年那一年过了年水还有一点点咸,但后来就没有了。”

另一位澳门市民张太太也记得当时的情况,并庆幸澳门现在水质良好。“当时觉得自来水都好咸,煮饭煮汤煮水都不能喝,觉得很咸,当时买了台饮水机,将自来水稀释,现在不需要这饮水机了,因为现在的自来水都不咸了。”

2005年冬到2006年春的这段历史给澳门回归后的对澳供水敲响了警钟。导致自来水变咸的是一种名为咸潮的天然水文现象,多发生于河口地区,河道上游来水减少等因素使海水沿河口向上游倒灌,导致淡水河咸度上升。而如何处理咸潮的问题考验着内地与澳门。

如何合力解决燃眉之急?珠江防汛抗旱总指挥部通过协调珠江流域省份的水利部门进行精密的“压咸补淡”部署,从上游的龙滩水电站等骨干水库调动了7.6亿立方米的库容至珠澳地区的取水口,历时18天,涉及贵州、广西和广东三个省区,调水线路长1336公里。这是珠江流域第一次大规模远程跨省区调水,也是全国首例。其后每年均持续实施的水量调度工作行之有效,成功地解决了咸潮威胁的燃眉之急。广西龙滩水电站常务副厂长张强表示,龙滩水电站每年都努力帮助改善下游水质、抵御咸潮。“在珠江水利委员会的指挥下,充分发挥我们大库、龙头水库的作用,在汛期把水拦截下来,使洪水资源化,在枯水期,把水按照下游的需要,每年执行珠江水利委员会枯水期调水令的要求,向下游放水,改善下游的水质,抵御咸潮。”

贵州和广西的“远水”能够在特殊时期帮助解决“近渴”,关键还在广东。内地对澳供水的设施主要位于珠海。广东省对澳门供水主要靠从珠海竹仙洞水库通过输水管以自流方式输入澳门。一方面,内地对澳门供水的量需要保证,另一方面又要抵御住咸潮袭击。可喜的是,自2006年枯水期开始,澳门的自来水咸度一直维持在优质的绿色低咸度级别,平均咸度低于每公升五十毫克。澳门海事及水务局局长黄穗文表示,这种“风平浪静”得益于澳门特区与广东省双方付出的共同努力。“我们也加强了跟广东方面的供水合作,2006年在粤澳联席会议下设立粤澳供水专责小组,2007年签订了《粤澳供水合作框架协议》。在这种合作的基础上,我们先后扩建了珠海的平岗泵站,增建第三条对澳输水原水管,还有跟广东省在珠海建立了竹银水源系统,令澳门的供水安全得到进一步的保障。”

黄穗文提到的“平岗泵站”与“竹银水源系统”都是保障对澳供水的重要手段。平岗泵站远离出海口,受咸潮影响的时间和强度都大大低于珠海其他泵站。扩建后平岗泵站每天提水能力为124万立方米,而澳门2013年每天的用水量约28万立方米。而“竹银水源系统”更是发挥重要作用,2011年竣工的竹银水源系统工程位于广东省珠海市,工程由新建竹银水库、新建竹洲头泵站及输水管道等组成。

值得一提的是,“竹银水源系统”中的“竹银水库”在澳门可谓家喻户晓。该工程为保障澳门供水的安全和稳定发挥重要作用。 以2011年为例,当年的12月份珠海竹洲头及平岗泵站曾经由于咸潮上溯连续20多天无法取水,竹银水库及时发挥作用,使澳门能够安然渡过咸潮。珠海水务集团供水业务部主任王杭州介绍说,竹银水库的库存能够确保咸潮来袭时珠海与澳门的供水安全。“泵站取不到水没问题,我们靠水库,加了一个竹银水库后,整体上对珠澳供水的库容基本上多了一倍,基本上可以足够我们珠澳差不多用两个月的水量。”

2008年以前,广东省对澳门供水已有两条直径一米的输水管运行。2008年12月,第三条供澳原水管通水,这意味着珠海对澳供水管道输水能力从每日的22万立方米提高到50万立方米,可满足澳门到2020年的远期需水量。目前,第四条供澳原水管的建设也已经提上日程。澳门海事及水务局局长黄穗文介绍说:“未来的保障,我们争取在粤澳合作的层面完善供水设施,包括我们会争取在2016年建成第四条对澳原水供水管,进一步保障澳门的供水,而且为澳门未来发展提供一个基础。”

居安思危方能长久。为了更长久保障澳门供水安全,澳门特区政府出资八亿元人民币援建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关乎流域关键性水资源配置,对促进澳门以至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供水安全,以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目前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二十项前置审批条件全部通过,预计今年底可开展项目建设。澳门运输工务司司长刘仕尧高度评价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的重要意义。“要长远根治咸潮,国家通过了建设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这是保障澳门以及珠三角地区供水安全的一个长远根治方案,澳门政府一定会全力支持建设,为建设优质生活圈做出贡献。”

近10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澳门整体用水量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达4%。澳门用水量上升的趋势仍将延续,在内地与澳门的共同努力下,珠江水将更好地滋养澳门。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