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水表信息网!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南宁供水管网四通八达 满足城市日益增长用水需求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11-24  浏览次数:476
     水乃生命之源。从逐水而居、靠天喝水,到凿井而饮、肩挑手提开始定居生活,人类每一个进步的脚印都离不开“水”。
     河流是一座城市的幸运。邕城幸甚——邕江穿城而过,千百年来以其宽广的胸怀、甘甜的乳汁,哺育两岸壮乡儿女生生不息。
     80年前,一座水厂诞生于邕江之滨,从此开启了南宁自来水的发展历史。从肩挑手提到清泉自来,供水管网从树枝状到环网状,从330立方米的全市日供水能力到139万立方米,从水源自净到一座座污水处理厂的矗立……每一个细节、每一次变化无不书写着南宁市水务事业的发展史。
     从肩挑手提到清泉自来
     邕江河水润泽千家万户
     历史的车轮滚动到今天,取水用水对于人类来说不再是难事。在南宁,无论是住在城里还是身处郊区的居民,只需轻轻拧动水龙头,就有白花花的自来水冲出来,便利自然不必多说。同时,南宁还大力推广给排水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引入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严密的水质“三级检测”制度,水质检测能力由原来的65项增加到218项,自来水水质综合合格率优于国家标准。
     位于江南区的三津水厂是一座具有南方园林特色的厂区,也是一座具有现代化水平的水厂。与其他水厂一样,三津水厂以邕江水作为水源,一期工程设计日供水能力为20万吨,辐射范围为沙井大道、五一路、大学西路、白沙大道部分路段并经南站西加压站,送往壮锦大道和经开区等片区。自来水厂于现代人类而言,为何如此重要?从制水过程和水质监测环节便可窥一斑。
     三津水厂厂长黄莉介绍,邕江水源进入厂区后,需要先加入絮凝剂进行混合,把邕江原水中含有的悬浮物等杂质絮凝成团,再经过沉淀池沉淀,此时原水中的大部分杂质基本可以去除,然后再进入滤池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水加入消毒剂进行消毒,经检测水质达标后,通过送水泵房进入千家万户。“水质方面市民完全不必担心,因为公司执行三级水质检测制度。”黄莉说,所谓一级检测,就是水厂生产运行班组的水质检测;二级检测就是在水厂配备的化验室里,对水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最后到达公司级的中心化验室,对整个制水流程各个工艺上的水质情况进行检测,完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的标准后,才会被允许“放行”。三津水厂既不是南宁市最早的水厂,也不是最大的水厂,但其生产全过程采用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现场手动控制、单元集中控制和全厂自动控制的“三级控制”,达到无人值守运行,生产自动化水平在广西区内领先。
     回顾南宁供水业80年发展史,从上世纪30年代的肩挑手提,到1934年第一座自来水厂翻开邕城供水历史的首页,再到凌铁、西郊、中尧、河南、陈村、三津等8座水厂陆续拔地而起,邕江河水化作涓涓清泉润泽千家万户。
     从树枝状到环网状
     供水管网四通八达
     如果把水厂比作心脏,那么供水管网就如同输送血液的血管,这些管网不仅要多,还得四通八达,如此方可满足城市日益增长的用水需求。
     1934年,水厂建成时,全市供水管道只有3条,总长度6000多米。直至1949年,全市管网总长度只有约21公里,供水覆盖面积只有2平方公里。由于历史的原因,上世纪80年代末,全市自来水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为彻底解决城市供水“历史欠账”问题,我市根据“城市建设,供水先行”的原则,加快供水管网建设步伐。1978年,为解决江北供水不足问题,敷设了第一条过江管道,管径800毫米,全长3700米,由此拉开了“南水北调”工程。至2003年,共敷设6条过江管道,最大管网1000毫米。1988年,全面开展管道连通工程,将各水厂的供水管线全部连通,逐步使全市管网由简单的树枝状变为环网状,供水区域也大幅度向城市四周辐射。
     管道敷设好了,但如长堽路、望州岭等地势较高的地段水怎么过去?这自然就需要建设供水加压站。为扩大城市供水范围,提高供水服务压力,满足偏远区域、高地区域以及特大用户的用水,自1964年至2013年间,我市先后兴建了虎邱供水加压站、埌东供水加压站、东盟商务区供水加压站、南站西供水加压站等10座加压站,有效地保障了自来水经四通八达的管网以“够猛”的态势进入市民家庭。
     如今,全市日供水能力已从最初的330立方米,迅速发展为139万立方米,供水范围覆盖到南宁六城区,出厂水质和管网水质综合合格率连续多年都在99.68%以上,一直保持在全国36个重点城市前列。绿城水务管养的供水管道长度达2600公里,最大管径1800毫米,用水普及率达到100%,进一步满足了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用水需求。“管网四通八达让市民用水不再受限,也就是说如果这个水厂某日的供水量没那么大,其他水厂的供水也会自动补给过去,再加上加压站的不断增建,市民会发现现在水压小、停水等现象越来越少。”黄莉说。
     从水自净到人工育菌
     污水处理保邕城碧水蓝天
     水有自净能力,但随着人类不断繁衍生息,居住范围不断扩大,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水的自净速度远远跟不上被污染的速度,随着而来的就是居住环境的每况愈下。在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还没有面世之前,上世纪90年代初,我市水环境状态就很不理想:城市生活污水未经过处理就通过污水沟、渠道直接排入河流,造成河流污染,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
      作为改善水环境和人居环境、改善城市投资环境的重要工程,污水处理项目关系到可持续发展和市民的切身利益,市委、市政府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大力实施“碧水蓝天”工程,加大水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在此背景下,全市第一座城市污水处理厂——埌东污水处理厂于2000年正式建成运行。“从一期工程到三期工程,基本上代表了我市污水处理厂的发展进程,占地越来越小,用的设备越来越先进,所达到的排放标准也越来越高。”埌东污水处理厂厂长丘梅说。
     埌东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建设规模为10万立方米/日,运用了传统活性污泥法,占地面积约130亩;二期工程占地面积只有95.13亩,运用了微曝氧化沟工艺;三期工程在原来一期工程的用地范围内建设,占地面积更小,工艺方面采取了改良SBR。目前,埌东污水处理厂的日处理能力为30万吨,服务面积约55平方公里,很好地保护了城市内湖——南湖。“其实,污水处理厂就是通过人工培养细菌,净化污水的一个过程。”丘梅说。处理过程中既有物理方式也有生物方式,如污水进入生化池之前,先用粗细格栅去除生活污水中的垃圾、较大颗粒物质;又如在活性污泥中,培养生物菌消耗掉生活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质,最后使其净化。 
     虽说埌东片区、南湖片区以及七一总渠等大量的生活污水都聚集在此等待处理,但在厂区内几乎闻不到什么臭气味,这是因为埌东污水处理厂是广西108座污水处理厂中唯一有除臭设备的两座之一,另外一座则是日处理能力为48万吨的江南污水处理厂。除此之外,武鸣、横县、宾阳、上林、马山等市属五县5座污水处理厂先后建成投入使用。目前,南宁市日污水处理能力达到88万立方米,有效地保护了绿城的碧水蓝天。(王煜霞)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