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目标
2014年,“用水难”局面得到初步扭转,老百姓对“用水难”问题的投诉率大幅降低。
2015年,城市管网和供水保障体系基本完善;2016年确保饮用水源水质和水量达标率100%,城市供水水质综合合格率达98%以上,城市用水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完善。
二、工作措施
(一)以“治标”为重点,加大对供水不正常区域的供水保障。
1.按照“一处一策”“一户一策”的办法制订解决方案、落实责任和完成时限、组织资金、按期解决。资金责任明确的,由责任单位承担;无法明确责任单位的,由属地政府负责落实资金,彻底解决居民小区由于二次供水设施建设和运行不规范、供电系统无双电源保障等问题而导致的“用水难”问题。
2.深入推进城市供水一户一表改造。对3年内规划未列入城市棚户区改造,且未进行一户一表改造的居民小区,逐步实施改造,改造完成后移交供水企业管理。
3.开展小区外部老旧管网排查整改。对居民小区外部供水管网的跑、冒、滴、漏情况进行排查,督促供水企业逐一改造。
4.清理违章占压供水管线构筑物,制订整改方案,督促属地城市综合执法部门对其清理和拆除。
5.完成渔洞峡水厂(日供水能力达10万立方米)管网与市政供水管网的连通工程,缓解乌当区、云岩区供水不足。
6.完成扁井加压站扩建工程,解决马鞍山片区供水压力和供水量不足。
7.完成二戈寨加压站至龙洞堡供水管道工程,提高老干妈食品工业园区供水水压和水量。
8.完成二戈寨加压站至富源路供水管道工程,增大龙洞堡、临空经济区片区供水量。
9.加快金华水厂(一期)工程建设,日供水10万吨,缓解观山湖区供水量不足。
(二)以“治本”为重点,完善城市供水体系和管网建设。
1.在城市规划、产业布局、开发建设过程中,切实加强对供水保障问题的统筹。
建立大型建设项目市政供水承载力专项技术论证评估机制。对用水量较大的大型建设项目进行供水承载力专项技术论证,合理确定建设规模。
建立供水价格良性循环机制。科学核定居民生活用水各级阶梯水量、合理调整各阶梯价格、妥善确定计量缴费周期及简化水价分类后各类水价之间的比价关系,制定中水回用价格可行性建议,健全水价体系和优化水价结构,逐步建立适合市情的一套建、管、用的供水价格的良性循环机制。
2.提升城市供水保障水平。
实施阿哈水库-中曹水源工程。确保每日向南部片区中曹水厂增加调度5万吨水量,缓解南部区域供水量不足。
实施红枫湖-花溪水库湖库连接工程。每日从红枫湖引15万立方米水调入花溪水库。
尽快启动建设金华水厂(二期)工程,向观山湖区日供水30万立方米。
启动花溪碧云窝水厂扩容工程,由日供水5万立方米扩容至8万立方米。
在孟溪路建设中,同步建设供水管网,实现南部水厂向花溪小孟工业园区供水。
尽快启动建设花溪红岩水库,增加南部片区供水10万立方米/日。
尽快启动建设花溪水场堡水库,增加南部片区供水10万立方米/日。
加快城区老旧管网改造和互连互通工程,提高城市供水骨干管网的覆盖率和互通率,达到城市创模要求。
(三)保障城市用水安全。
1.以黔中水利枢纽一期工程及一批骨干水源工程建设为依托,解决城市近期发展水源保障问题。以黔中水利枢纽二期工程建设为契机,启动引子渡水库调水工程的各项前期工作。
出台《贵阳市新建住宅小区供水设施建设维护管理规定》,确保新建住宅供水设施实现规范化管理和运行。
2.开展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确保饮用水源地水质和水量达标率100%。
完成红枫湖饮用水源地,息烽河口、棉花渡、青岩赵司桥三个出境断面的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
完成阿哈水库饮用水源地、中曹水厂取水口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
完成全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
完成金钟河沿岸截污管网建设工程,东林寺路至观山东路截污主干管建设工程,麦西河流域生态治理及修复工程。
完成南明河二期治理工程,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工程。
3.推进水资源的综合循环利用。
建设2个污水再生利用(市政、园林、绿化)试点工程,完成10个以上雨水利用项目建设,并对区域范围内易涝易淹片区排水及雨水利用设施实施改造。
根据贵阳市城区污水处理厂布局规划,按照改变集中式污水处理为分散式污水处理的思路,规划新增三桥、小关、大水沟、孟关、都拉等12座小型污水处理厂,同时结合大型居住区建设,合理布局区域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规划。
建立和完善工作机制,明确各级各部门职责,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在非特殊原因情况下,凡出现24小时以上断水情况,要实行通报批评;凡出现48小时以上断水情况,要严肃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