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水表信息网!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行业资讯

连通市网缓解了用水紧状况 通州将不愁没水喝

字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3-12-24  浏览次数:1120
??连通市网水缓解了通州用水紧张状况

????

??明年,通州区自来水公司将制定用水和供水的管理措施,凡发现跑、冒、滴、漏现象没有及时维修的将加收两倍的水费,偷水和私自安接供水管线的将处罚500至5000元,同时举报偷水、私自安装供水管线的将有奖励。

??7月11日,本报刊登的《通州30万人昨吃市区水》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今天,喝了五个月市网水的通州百姓有什么感想呢?通州的供水情况又是怎样的呢?近日,记者深入到通州区自来水公司和百姓家中,全面了解通州的水。

??

??市网水给通州带来三大变化

??之一:又有5万人喝上自来水

??在通市网水之前,通州有25万居民使用自来水,引进市网水后,最显著的变化就是解决了通州水源不足的问题。现在通州约有30万人喝的是市网水。2010年之前使用自来水的通州居民都将不用担心没水喝的事件发生。

??之二:六层楼有水用

??20世纪80年代末,我区4层楼以上的居民基本使用不上水。“今年4月中旬,我们接到了很多电话反映家中没水,我们紧急采取措施对一些旧管线进行改造。但彻底解决水压问题的还是通上市网水之后。”通州区自来水公司办公室副主任王世良介绍:“从8月份开始,就再也没有接到过反映没水的电话了。”

??今年5月初,家住中仓小区31号楼6层的黄女士曾向记者反映过一到晚上家中的水就特少,经常洗澡洗到一半时就没水了。7月12日,记者走入黄女士的家,正在洗菜的她很是激动:“水大多了,冲的很。”12月12日,记者再次联系黄女士,“这半年除了正常的停水外,家中一直都有水,水量也很大。”

??之三:水质污染投诉明显降低

??“一直以来我们都保持安全稳压地供水,市网水更加改善了通州百姓的用水条件。”区自来水公司总经理吕文才说。记者从区卫生监督所了解到,今年下半年,投诉反映水质有污染的电话,和上半年相比有了明显降低,大部分水质污染都是出在自备井上。今年9月29日,焦王庄人文大学发生的水质污染事件,就是因为自备井上、下水管道接错导致的。

??

??通州“管”水两大法宝

??IC水表?省了入户查表

??2003年安装智能IC卡水表被列为区政府为民办55件实事之一,到目前为止,全区共安装了智能IC卡水表2000块。“IC卡水表是为了解决入户查表收费存在的一些问题,明年我们将重点做这项工作。”吕文才说。

??律师催债:追缴拖欠水费

??对于拖欠水费的问题,今年自来水公司推出了一条新举措,聘用专职律师来追缴拖欠的水费,欠水费达三个月的,将收到律师函,如仍不交,就将被告上法庭。此项政策实施以来,通州区自来水公司营业所共发了十多封律师函,但目前没有一例走上法庭的。今年共追回拖欠水费71.8万元,清欠率达到27.6%。

??

??通州供水历史:

??■清代通州主要饮用井水,以井为中心,把通州城92条街巷划分13片。每片有1-3眼井,水井大小深浅不一,水质甜苦不同。当时城内共有甜水井11口。为了避免污迹流入,在井口上加一块石盖,有些井台上架有辘轳做提水工具。有的则在砖井处盖上井房,雇工提水出售,称之为“洋井”。

??■1936年日本占据通州时,在贡院胡同小学东北角凿了一眼机井,并在东仓修筑1座水塔,从此通州城有了自来水。当时在城里设17处水楼,编有序号,每处水楼有人看管和收费。

??■1950年至1978年相继凿建12眼机井,设立公用水龙头。

??■1979年引水管进院落和用户家中,日供水量达到了1万吨。但缺水问题一直是阻碍通州经济建设的重要因素。

??■2002年通州区政府决定沿朝阳北路铺设DN1200钢管,将市区管道与通州区供水管网沟通向通州区供水。今年5月2日工程正式施工,7月10日竣工。管线全长3.9公里。

??

??两次停水报道

??让我深感责任

??闭上眼睛,回忆自己半年来的记者生涯,感到可说的东西实在很多很多。

?? 第一次采访:那天潞河中学门前戒备森严,我原定进入校园采访一位学生,以他生活的一天为经历来报道潞河中学复学第三天的情况的报道思路,被把守在门外的5、6名保安所破灭,在等待4个小时,仍不能进入学校后,我原有的豪迈心情被彻底打碎,“记者这么难当呀。”

?? 第一次感到欣慰:那天早晨6时40分,接到大棚村村民打来的电话“今天一早就来水了,很感谢你们。”还在半梦半醒中的我笑了,其实自己只是给相关的负责人打电话询问水泵修检的情况,没想到停水已有10天的大棚村只因自己的一个电话就来水了。

??两个月后,当我再次接到大棚村停水的电话后,我突然感到自己背负着一个沉重的责任。大棚村又来水了,同样是在我采访完相关负责人后,但这次我却笑不出来了,因为我感到自己的肩上背负着通州百姓的期待。

??一直以来,贴近百姓、“零距离”新闻是本报的报道方针,大棚村的两次停水,让我深刻领悟到,通州百姓的酸甜苦辣左右着我的思绪,传递百姓的呼声和政府的声音是我的职责。记者方芳/文 记者 王力利 / 摄

 
免责声明:
本站所提供的文章资讯、图片、音频、视频来源于互联网及公开渠道,仅供学习参考,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通知我们,我们会遵循相关法律法规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