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村内水质堪忧的水井,赖天福希望早日通上自来水。
4月27日大清早,刚在家里吃完早饭,赖天福便迈着轻悠的步子向村口走去,不是赶集,也不是要下田劳作,而是看看施工队有没有开工。这一年来,他几乎每天总是第一个到工地,在等来施工队员之后,看着他们将一根根自来水管从村外铺向村内。
“我们村有19个(村)小组,常住人口3000多人,是沙田镇最大的村。因为缺水又偏僻,也是出了名的‘后进村’。”刚在鹤山村委会的办事大厅坐下,赖天福一边不住地催促着记者“喝水、喝水”,一边向记者笑言,对于长期受饮水难困扰的鹤山村村民而言,也许“喝上一口好水”便是他们最高的待客礼节了。
听说记者就是来探访村里的自来水工程的,赖天福高兴地拉住记者的手往外走,边走边说,“我先带你去看看村民们现在喝的是什么水”。
跟着赖天福的脚步,记者在村委会大楼外约100米处的树林里,看到了一个口径宽约为1米的四方形水井,而在井口的周围盘布着10余根细细的水管,水管的一头插在井内,另一头则通向附近村民的家中。
“大概从2004、2005年开始,村里井水的水质越来越差,时不时有人喝了井水拉肚子。”指着眼前略显混浊的井水,赖天福告诉记者,后来请专家来检测才知道,村里井水的PH值、菌落数、大肠杆菌等都严重超标,已经不适合饮用。
赖天福说,鹤山村内总共有20口水井,不过,现如今水质能够勉强供人饮用的不超过10口,而区分水井的水能否饮用的标准,正是眼前这一根根布在井口的抽水水管。
“我们村里穷,村民要是再喝不上干净的水,那就真的会一直落后了。”走出树林,赖天福带记者往村口方向走去,他说,从10年前开始,他便下定决心要让村民喝上自来水,走上一条漫长的“通水路”。
几经波折,工程款用腿“跑了下来”
“还剩最后1公里左右,主管道就要接通了,听施工队的说,大概1个月左右时间就能完工,真的希望能再快一点!”眼看施工队员们在紧张地铺设自来水管道,赖天福说,早在2005年的时候,村里就向沙田镇党委、政府申请通自来水,当时预算造价是100万元,可因为镇里财力有限,无法承担这笔费用。
赖天福回忆道:2005年第一次提出申请时,曾提出利用村内的小二型水库桶角水库的水,但考虑到该水库的水既要用于农田灌溉,又要满足村民生活饮水,经过专家测算将会“很吃紧”,所以放弃了。2006年有出台了一个新方案,希望引沙田水库的进村,但结果仍因资金的问题而作罢。因为缺钱,从2005年一直到2013年,鹤山村的自来水通水工程始终悬而未决。
“在村民家中,数量最多的生活用品算是水缸了,一家几口人,屋内却摆了几口大水缸,为的是让水沉淀过后能干净点。一想到这些就心里发酸,这也是我这么多年来,年年去镇里、区里跑腿申报的原因。”赖天福告诉记者,为了让通水问题早日解决,从2009年起,他连续5年时间将不断将申报材料往镇里、区里送。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惠阳区委组织部门的协调帮扶下,2013年,鹤山村的村民用水问题纳入到了该区2013年度革命老区村饮水工程当中,并获得了省级补助114万元,区级补助40万元,解决了缺钱的问题。
资金到位后,2013年底,施工队也开始陆续进村铺设管网,也就是从那时起,赖天福开始每天都去看施工。
问题待解,村里有套群众工作法
重新回到村委会的办事大厅,还未坐下,赖天福有些自责地说,要是能早几年解决饮水问题,也不至于有那么多的年轻人外出务工。
赖天福告诉记者,所幸的是,即便“跑腿”的过程中村民们会对自己有不信任和不理解,但得益于村里有套群众工作法,大家都能放下分歧,集思广益,共同讨论、决策村里的各种重大问题。
“可能大家都姓赖吧,比较好沟通,当然,最主要的还是我们群众工作方法好!”赖天福笑着说,早在2010年,惠阳区沙田镇就在省内首创了“村民议事广场”,让村民共商村里大事,共同想办法解决问题,虽然鹤山村因条件限制暂未设置议事广场,但村民商讨村中大事都会到村委会,“只是载体不同而已,但都实现了‘村中事民作主’的构想”。
赖天福告诉记者,虽然鹤山村是沙田镇的“后进村”,但也曾当过镇里的“第一”。早在2005年的时候,全镇首个村道便在鹤山村修通,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因为事前做到了“事事有商量”,村民们没有向政府索要一分钱的征地或是青苗等补偿,而今年即将打通的自来水管道,也没有发生过征地等纠纷问题。
“我觉得像‘村民议事广场’这样,它只是一种群众工作方法的新载体,我们沙田镇一直都有‘村中事民做主’的好传统。”赖天福说,自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鹤山村所有的党员干部都在想办法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镇里的领导下乡进村的次数也多了,其中有不少都是在帮村里加快推进自来水通水问题。
采访结束前,记者问:“对于基层干部而言,什么是群众路线?”赖天福严肃起来:“对我而言,实实在在为村民做事,为大家跑腿,就是践行群众路线”!
文/图 南方日报记者 张昕 通讯员 张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