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1月16日讯(潇湘晨报记者 斯茅庚)“株树桥水明年底将按计划流进长沙,届时部分市民可以喝到来自第二水源的洁净水。”长沙市引水及水质环境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何国连昨日透露,连续几年,备受长沙两会代表、委员和广大市民关注的浏阳株树桥引水工程及水质环境工程都将在明年下半年全面竣工,株树桥水库的水明年底输送到长沙。
引水及环境工程全面开工
“长沙市引水及水质环境工程目前进展如何?长沙市民究竟何时才能喝上株树桥水库里的水?”针对两会代表和委员提出的问题,引水及环境工程负责人何国连透露,到目前为止,浏阳境内的46公里输水管网全部开工建设(其中隧道总长44公里,是引水工程中的关键工程),浏阳至长沙的30公里也陆续动工。星沙廖家祠堂净水厂完成三通一平,正在浇注净水池底层混凝土。553公里配水管网已明确由长沙水业投资有限公司施工。花桥污水处理厂和新开铺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也已全面动工建设。
湘江仍是第一饮用水源
有的代表问,“为什么要实施长沙引水及水质环境工程”?何国连说,拥有200多万人口的长沙只有湘江一个水源是非常危险的,一旦水源遭受严重污染,市民饮水安全就会受到威胁。近年来,每到秋冬季节,湘江水位持续降低,使长沙的一些住宅小区频繁停水,严重影响市民的生活。并且长时间枯水,湘江的自我净化能力下降,出现重金属、氨氮等指标超标,也直接威胁人们的饮水安全。根据国务院相关文件精神,像长沙这样的大中城市必须有两个水源。
有的委员问,“把株树桥水库的水引进长沙市区后,湘江里的水是否立刻停止饮用”?何国连说,近两年来,一些媒体在报道引水及水质环境工程时,过分渲染湘江污染如何如何严重,把开辟第二水源说成是否定第一水源的“无奈之举”,似乎到2008年长沙就可以用株树桥水取代湘江水,这实际上是对市民的一种误导。实施长沙引水工程首要的目的就是开辟第二饮用水源,湘江作为长沙的母亲河,过去是,现在是,第二个饮用水源开辟后仍然是长沙市民的第一饮用水源。引水工程(一期)竣工后,输水规模为日供水能力65万立方米,每天向浏阳永安地区输水5万立方米,每天向星沙廖家祠堂净水厂输水30万立方米,每天向长沙市区输水30万立方米。到二期工程完工后每天也只能向长沙市区供水60万立方米。而到2010年,长沙每天总饮用水就达165万立方米;到2020年,日需水量将超过200万立方米。大部分长沙市民饮用水仍为湘江水。“随着长株潭三市环境同治措施的实施,湘江仍然是供市民饮用的理想水源。”
[代表回顾]
“我们的议案只被改了两个字”
红网1月16日讯(潇湘晨报记者 徐海瑞)2005年长沙两会上,《关于对浏阳株树桥水资源保护立法的议案》成为长沙市民关注的热点。作为这份长沙市第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主席团的惟一一份议案的领衔提出者,长沙市人大代表、市文化局文化市场处处长关建之对议案的提出过程记忆犹新。不久前,关建之还曾专门到株树桥水库查看水源的保护情况,“那里的水保护得很好。”显然,关建之十分认可政府对这份议案的落实情况。
昨日,接受记者采访之前,关建之正忙着起草新的议案。不过,说起去年的议案,关建之热情不减。“那时候我在文化局艺术处工作,经常到株树桥附近搞‘三下乡’活动,所以有机会看到株树桥水库的变化。”关建之回忆说,“第一次去的时候,水库里的水特别清澈,让人看了非常高兴,但第二次去的时候就发现水库下游多了一个造纸厂。”说到这里,性格直爽的关建之突然提高了嗓门,“第三次去的时候水质就变了,不像以前那么好了,当时我就觉得政府应该采取措施对株树桥的水资源进行保护。”
此后,关建之便开始实践自己的想法。“我先是联合浏阳的有关部门,一起去株树桥水库进行调研,随后针对调研的结果,和市人大的有关负责同志做了简单交流。”关建之说,他的想法当即得到了那位同志的认同。“他告诉我,可以形成议案,建议政府立法。”
众人的认同增加了关建之的信心。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他很快完成了《关于对浏阳株树桥水资源保护立法的议案》,并提交给长沙市第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后来,议案马上受到会议和媒体的关注,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并被作为主席团议案提交给省人大。“仅两个月后,我就得到了省里的回复,他们完全认同我的建议,议案只被改了两个字!”
尽管议案得到认可,关建之还不忘关注政府对议案的落实情况。目前,在议案的基础上顺利进行的“长沙引水及水质环境工程”第一个主体部分的工程已经完成,这让关建之感到十分欣慰。“工程顺利进展的同时,株树桥水库水资源也得到了有效的保护。”现在,对于株树桥水资源的保护问题,关建之说他终于可以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