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清澈见底的良凤江,如今江水已变红,俨然一条“红水河”。原因何在?原来是周边村民非法开采锰矿,而后把洗矿后产生的泥浆排入良凤江。
非法开采“染”红良凤江
1月10日,在知情人的带领下,记者来到南宁市吴圩镇良凤江畔。记者沿江而行,狮子桥以上的江水比较清澈,除了一些垃圾外并无太多污染。来到狮子桥附近水域后,江水便明显分成两色,一侧相对清澈,另一侧则非常浑浊,两股江水在此汇合。再往下走,从狮子桥至良凤江公园五六公里内,江水已呈红色,且很浑浊,江面上还漂浮着废纸、塑料袋等垃圾。
“这是洗矿时,把洗出来的泥浆排入良凤江造成的。”知情人士告诉记者,以前,良凤江水是很清澈的。两个月前,村民们收完庄稼和甘蔗后,处于农闲阶段,于是,有人变本加厉非法开采锰矿。采矿点多位于狮子桥附近的几个村庄,洗矿排出的大量泥浆不经处理就排到沟里,再流入良凤江。知情人还说,泥浆流入江后,江水不再适合鱼生存,每当村民们开工,受污染的江面上便会出现大量死鱼。
隔着良凤江,记者用望远镜向对岸眺望,只见岸边有五六个村民正围着两台洗矿机忙碌工作。
重重“关卡”应对检查
知情者说:“群艺园艺场有个山坡被挖了一个大坑,我带你们去看。”但在去群艺园艺场的路上,记者遇到了三重“关卡”。
沿着狭窄崎岖的山路缓缓前行,突然,路中间横着一个大木桩,挡住了去路。搬开木桩,走了不到200米,又有两块大石头挡道。将石头挪到路边,但往前不远,又有另一个大木桩。知情者说,这是采矿者设置的路障,以拖延执法人员的时间。
知情人说,由于政府部门对非法采矿的打击力度较大,一经发现,即暂扣开采设备。于是,采矿者也学“聪明”了,在村口,就设有“放风”人员,执法人员甚至陌生人员一进村,放风者就通过手机给里面的采矿者通风报信,警惕性非常高。当执法人员“过五关斩六将”得以进去时,采矿者已跑得无影无踪。
知情人说,以前,村民是用农用车拉着洗矿机逃跑;现在,洗矿机已“升级”,安装了轮子,挂在农用车上就可以拖着走,跑的速度更快了。来不及运走的洗矿机,村民就会就地掩埋。
来到目的地,记者看到一个约4米深的大坑。一名男子正骑着摩托车出去。“这就是采矿者的杰作,把一个好端端的小山坡变成了一个大土坑。采矿者已经接到了信息,刚才那名男子是最后一位离开的。”知情者说。
又经过十多分钟的颠簸,记者所乘的车辆来到江边一个山坡下,山坡上有两条水管,一直伸到江里。
“这是用来引水洗矿的,山上肯定有洗矿机。”由于路太窄,记者只能下车步行上山。上山途中,记者发现这条仅一米宽的山路上,还有一条约30厘米深、50厘米宽的壕沟,一般的车辆很难开上这条路,也就很难将洗矿机扣走。
步行几分钟后,记者在山上见到了一台洗矿机。洗矿机附近弥漫着柴油燃烧的味道,机子还冒着热气,附近却空无一人。记者拍照时,一手持甘蔗的男子从树林里跳出来打量记者。记者问他这是谁的洗矿机,人都到哪里去了,他一概回答不知道。
白天选矿肆无忌惮
在王庄坡,记者看到,几位村妇正蹲在地上选矿,对已洗掉泥浆的锰矿进行二次加工,淘出里面的石子等杂质。见到记者用照相机拍照,她们也若无其事。旁边一位男子见状赶来,记者问了他几个问题。
记者:你们在干什么呀?
男子:在选矿,把里面的石头淘出来。
记者:现在锰矿很值钱吧!一吨可以卖多少钱?
男子:70到80元,很便宜的,赚不到钱。
记者:那你们还开采锰矿?一天能弄几十吨?
男子:反正也没什么事做,就帮他们选矿吧!我们搞了一个星期了,还不到5吨。
但据记者了解,现在锰矿价格上涨,一吨可卖300多元,利润丰厚。
加强巡查加大打击
非法开采锰矿,会带来哪些危害呢?江南区国土分局有关人员说,盗采锰矿是违法行为。
该人员说,每个月,国土分局都会开展一两次打击非法采矿的行动,没收洗矿机、柴油机等开采设备。非法采矿屡禁不止的原因,主要是经济利益的驱动。开采锰矿,成本低,利润高。加上吴圩镇的锰矿埋藏得比较浅,便于开采。以前,锰矿每吨只能卖100多元,去年下半年价格上涨,现在达到了300多元/吨。与种庄稼和甘蔗相比,盗采锰矿钱来得比较快。如今,盗采锰矿已成为良凤江周边几个村的“特色产业”。
那么,在打击非法采矿上,有没有更好的措施呢?该人员说,江南区政府已经制定了方案,以后每个星期都会加强巡查,并联合安监、环保、公安等部门采取统一行动,集中打击,从源头上杜绝非法开采行为。此外,还要“盯梢”矿产品的销售渠道,对矿产品的运输加大监管力度,一旦发现非法矿产品,一律没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