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四川几十年不遇的大旱,要不是有这个集水池,俺辛辛苦苦栽种的黄瓜肯定没收成!”前不久,四川省仁寿县文宫镇义和村村民徐泽万拿着自家地里刚产出的新鲜黄瓜,指着还有存水的集雨池告诉记者。这是四川省加强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在抵抗特大干旱中发挥作用的一个生动事例。
四川虽有“千河之省”之称,人均水资源占有量3040立方米。但人口和耕地最集中、工农业产值占全省85%的盆地腹部地区,人均只有900多立方米,其中川中丘陵区工农业发达,人口众多,人均只有300立方米—600立方米。随着四川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区域性缺水、季节性缺水、工程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问题日益突出。建设节水型社会、解决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成为四川省构建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四川是农业大省,农业是用水大户,四川省以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和雨水集蓄利用为重点,开展了农业节水工作。
“十五”期间,四川累计投入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资金14.58亿元,节水灌溉面积由2000年的877万亩增加到2005年的1450万亩。都江堰灌区“十五”期间新增灌面19.33万亩,改善灌面116.39万亩,年增节水能力4.8亿多立方米,实现粮食增产2.1亿公斤。在今年的特大干旱中,水利工程灌区出现了丰收景象。
近5年来,四川省累计投入2.8亿元,兴建各种雨水集蓄利用工程8.9万处,受益农户达17万户。今年在中央财政资金引导下,四川省财政又安排了412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123个村的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建设。
义和村党支部书记徐刚才说,“1998年,财政部、水利部在俺村开展雨水集蓄利用试点,每户修一口容量100立方米的集雨池。有了集雨池,就能调整种植结构,开始种枇杷等来钱快的作物,村民慢慢富起来了。”
据了解,目前四川全省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36提高到0.41,可节约灌溉用水12亿立方米,扩大灌溉面积328万亩;全省已建雨水集蓄利用工程8.7万处,为843个干旱山村和严重缺水村的59.62万亩耕地提供了补充灌溉水源;微灌工程面积6.65千公顷;喷灌工程面积38.73千公顷;管道输水灌溉工程面积35.37千公顷;渠道防渗面积794.26千公顷。
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提升了四川省农民的人均收入,农民收入得到显著提高,农民人均收入由2000年的1903.6元增加到2005年的2802元。节水型社会建设较好的乡镇,今年旱灾损失率比平均水平低20%。
“今年是四川几十年不遇的大旱,要不是有这个集水池,俺辛辛苦苦栽种的黄瓜肯定没收成!”前不久,四川省仁寿县文宫镇义和村村民徐泽万拿着自家地里刚产出的新鲜黄瓜,指着还有存水的集雨池告诉记者。这是四川省加强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在抵抗特大干旱中发挥作用的一个生动事例。
四川虽有“千河之省”之称,人均水资源占有量3040立方米。但人口和耕地最集中、工农业产值占全省85%的盆地腹部地区,人均只有900多立方米,其中川中丘陵区工农业发达,人口众多,人均只有300立方米—600立方米。随着四川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区域性缺水、季节性缺水、工程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问题日益突出。建设节水型社会、解决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成为四川省构建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四川是农业大省,农业是用水大户,四川省以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和雨水集蓄利用为重点,开展了农业节水工作。
“十五”期间,四川累计投入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资金14.58亿元,节水灌溉面积由2000年的877万亩增加到2005年的1450万亩。都江堰灌区“十五”期间新增灌面19.33万亩,改善灌面116.39万亩,年增节水能力4.8亿多立方米,实现粮食增产2.1亿公斤。在今年的特大干旱中,水利工程灌区出现了丰收景象。
近5年来,四川省累计投入2.8亿元,兴建各种雨水集蓄利用工程8.9万处,受益农户达17万户。今年在中央财政资金引导下,四川省财政又安排了412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123个村的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建设。
义和村党支部书记徐刚才说,“1998年,财政部、水利部在俺村开展雨水集蓄利用试点,每户修一口容量100立方米的集雨池。有了集雨池,就能调整种植结构,开始种枇杷等来钱快的作物,村民慢慢富起来了。”
据了解,目前四川全省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36提高到0.41,可节约灌溉用水12亿立方米,扩大灌溉面积328万亩;全省已建雨水集蓄利用工程8.7万处,为843个干旱山村和严重缺水村的59.62万亩耕地提供了补充灌溉水源;微灌工程面积6.65千公顷;喷灌工程面积38.73千公顷;管道输水灌溉工程面积35.37千公顷;渠道防渗面积794.26千公顷。
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提升了四川省农民的人均收入,农民收入得到显著提高,农民人均收入由2000年的1903.6元增加到2005年的2802元。节水型社会建设较好的乡镇,今年旱灾损失率比平均水平低20%。